牛肉麵|起源與文化

 

        牛肉麵是台灣獨創一格的代表性美食,長久以來,不僅深植台灣飲食文化,成為廣大民眾日常享用的國民美食;更以其獨特風味享譽國際、深受各國觀光客喜愛,知名度與日本的拉麵並駕齊驅。

        臺北市則因歷史與人文的因緣際會,匯集了大江南北、各式流派的牛肉麵風味,牛肉麵店的數量及密度更高居全台第一;同時許多歷史悠久口碑一流的知名牛肉麵店,更早與臺北的發展與脈動相聯結,成為許多老台北人、甚至台灣人的共同美食記憶。

 

 

牛肉麵起源

 

飲食史名家  逯耀東教授:

 

        大江南北都有不同形式與風味的牛肉湯、牛肉麵,例如蘭州有著名的牛肉拉麵,上海人早上要喝清燉牛肉湯;即使不吃牛的台灣先民,從前市場也找得到賣牛雜的攤子,將新鮮的牛肚、牛心、牛肉汆燙後享用。唯冠上「川味」的紅燒牛肉麵,是台灣獨創,四川當地並無此味。

        川味紅燒牛肉麵,有可能是從成都小吃「小碗紅湯牛肉」(將大塊牛肉汆去血水後,入鍋煮沸,再轉文火煮至將熟,再將處理妥當的郫縣豆瓣醬、花椒、八角、?薑等,入牛肉湯鍋微火慢熬而成)轉變過來;將小碗紅湯牛肉加上麵,就成了川味紅燒牛肉麵。源頭可能出於岡山眷村,之後風行台北,再由退役老兵播佈到台灣各地的鄉鎮。

        岡山是空軍官校所在,官校自成都遷來,眷屬多為四川人,如今著名的岡山辣豆瓣醬,就是仿四川郫縣豆瓣醬製成。辣豆瓣醬是烹調川菜的主要調味料,川菜能夠在台灣風行一時,就是因為有了岡山生產的辣豆瓣醬。烹調川味紅燒牛肉麵,也非得使用辣豆瓣醬。所以四川味道的紅燒牛肉麵,非常可能出自岡山空軍眷村。

 

        川味牛肉麵雖起於岡山,卻流行台北。最初在寶宮戲院旁的信義路旁廊下,有幾檔川味紅燒牛肉麵,其中一檔遷至永康三角公園,成為後來的永康公園川味紅燒牛肉麵;其後還有林森南路康矮子與仁愛路、杭州南路的老張擔擔麵。

        五十年代初,為了整頓中華路一帶違建的髒亂,中華路自北門至小南門間,建築了八幢四層樓的中華商場,將隨著新移民帶入台灣的各地小吃收納於一地;不論是北京冰鎮酸梅湯、四川紅油抄手、山西刀削麵、溫州大餛飩、道口燒雞、山東火燒等,都在此相繼出現。而衡陽街附近的桃源街,則出現了一二十家的川味牛肉麵大王,各個大王比鄰而居、一字排開甚為少見,成為台北街景一奇。當時香港來台觀光,必到此一遊,攝影留念。

        曾經和川味牛肉麵同在臺北流行的,還有清真牛肉麵,多由山東老鄉經營。麵攤子上支著一口鋁製大鍋,鍋上架著個鐵箅子,鐵箅子上擺著幾大塊剛出鍋的牛肉,現吃現切。清真牛肉都是當天現宰的黃牛肉,鍋裡的牛肉湯微滾,湯裡的黃油向四下擴散,顧客坐在攤前的長凳上,指著牛肉挑肥揀瘦。

       清真牛肉麵攤原先集中在台北市懷寧街與博愛路一帶的廊下,後來整頓交通,這些牛肉麵攤就星散了。只剩川味牛肉麵一枝獨秀。但後來桃源街牛肉麵也隨之衰退,各處出現了以桃源街牛肉麵為名的字號,一如永和豆漿散佈各地,甚至擴張到海外,登陸美國、再回流台灣,並傳入大陸,名稱變為「加州牛肉麵」,其實仔細品嘗,就是台灣牛肉麵的味道。

 

【吃牛肉麵要"三到”】

 

一、色香味

1 顏色:清燉濃醇無浮油,紅燒有適當添加的醬油和辣豆瓣熬煮出來的豐盈色澤。

2 香氣:濃醇鮮香,沒有羶雜味道,聞得出牛肉獨有芬芳。

3 味道:熟爛適中,沒有羶騷味,紅燒口味吃得到適當添加的調味料,如薑、蔥、蒜、紅辣椒和牛肉爆炒及燒燉之後,散發的滋味。

 

二、肉麵湯

1 牛肉:牛肉麵的領銜主角,選材以本地黃牛肉為首選,有嚼勁和口感的肋條與半筋半肉都是上選部位,不會太肥膩,也不致於太乾柴。

2 湯頭:好的紅燒牛肉高湯,融入豆瓣醬香,喝來濃醇夠味,各種辛香料和醬油、調料在湯汁中呈現一種柔和的平衡,沒有奪人誇張的大料香,搶了牛肉風彩,鹹淡調味恰到好處,夠味但不死鹹。有些店家為了節省成本和工序,用廉價醬油和甜麵醬烹煮湯頭,看來雖然醬色濃郁,味道吃來卻是酸的,沒有紅燒該有的香氣。

清燉湯頭首重鮮純,湯色看來清澈,喝到嘴巴裡卻是醇而不膩,喝完舌尖泛起自然回甘,不是加了甘草、人工甘味劑或牛肉精粉那種假兮兮的甘甜。

3 麵條:品賞一碗牛肉麵三要素之一,無論用的是陽春麵、手撖家常麵、手工刀切麵、刀削麵、還是細扁麵條,牛肉麵吃來都該有一定的彈性,不死硬,也不爛糊,煮到剛熟的硬麵條,泡在熱湯裡,還會慢慢吸收湯汁,讓麵條呈現多樣的口感層次。此外,麵條中要能吃出麵粉香,這一點很重要,有些麵條為求彈牙,加了太白粉,雖然吃來滑溜又有Q勁,但完全沒有麵香,並不可取。

 

【關於牛肉麵的賞味學】

 

牛肉麵,蔥花好?還是蒜苗優?

一碗煮好的牛肉麵上,有些店家擱著蔥花,有些放蒜苗,到底蔥花好?還是蒜苗優?各有擁護者。一般來說,蒜苗提味效果好,味道越濃郁的紅燒牛肉麵,越需要蒜苗提點滋味,蔥花在這樣濃味道的麵湯裡,顯得薄弱,也撐不起場面。

但是味道比較清淡的牛肉麵,尤其清燉,擱蒜苗彷彿太重,理想方法是各備一些,吃紅燒,蒜苗多、蔥花少;嘗清燉,蔥花為主,蒜苗搭配。

 

酸菜,那是一定要的啦!

吃牛肉麵,酸菜是一定要的配角。沒有酸菜的牛肉麵,猶如化好妝,忘了擦上口紅,頓時少了那麼點化龍點睛的效果。正因為酸菜是牛肉麵的好伴侶,酸菜炒得好壞和添加時刻攸關著吃麵口感。

酸菜要炒得好,一定要切得細,酸味和鹹味都要脫除怠盡,再用乾鍋小火慢慢把酸菜中的水份炒乾,透出香味。基本上,酸菜是配角,所以味道不宜太濃郁,也不宜太油,以免搶去牛肉風采。

一碗牛肉麵上桌的時候,不要急吼吼馬上加酸菜,先喝幾口湯、吃幾口麵,品嘗了原湯滋味之後,再酌量添加酸菜,然後你會發現,酸菜融入湯裡,改變了牛肉麵的味道,讓麵吃來更爽口,不知不覺一碗吃光光。

 

牛肉麵的濃妝搖滾:辣油

辣油是吃牛肉麵的時候,扮演著重要角色,熬好的湯頭、燒好的牛肉,味道是固定的,要改變它,唯有靠桌上那罐紅紅的辣油。

一般牛肉麵店的辣油分兩種,一種是乾辣椒煉出來的紅油,紅郁郁泛著辣椒香,澆一杓在麵湯裡,可以添加辣度。另一種則是市售辣椒醬,加入湯裡可以提升刺激感。除了這兩種辣油,還有一種辣牛油,擁有讓牛肉麵美味升級的超級魅力。

用滾熱的牛油沖入辣椒粉調製的辣牛油,在很多專業牛肉麵店的桌上都可以看到,嫌牛肉麵的辣度和香氣不夠,舀一杓加進湯裡,香度和滋味馬上不同。

調整鹹度 擱鹽別擱醬油,一碗牛肉麵上桌,如果嫌滋味過淡,請以鹽巴調整鹹淡,不要直接把醬油加進麵湯裡,以免破壞湯汁的味道。

 

其他配角:醋

吃牛肉麵如果沒有酸菜,也可以擱很少量的米醋,讓酸味解去吃下一整碗麵的油膩和濃郁,不過添加前題都是先嘗過原湯滋味後,再酌量添加,隨機調整。

 

 

 

資料出處: http://tbnf.com.tw 歡迎來台北吃一碗牛肉麵